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初中生常见问题

付情于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研究-舞蹈基本知识

摘 要:中国的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视技能轻视情感的倾向,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着过于规范化、程序化,教学方式单一、忽略了情感,教学手段较为落后等问题,本文从教学情技并重、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情景创设和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探讨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情感教学的教学策略,最后归纳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情感教学的重要的意义,为将中国民族民间舞和情感教学的实践及理论沟通起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学法;中国民族民间舞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114-02 

作为舞蹈灵魂的情感在舞蹈中和肢体语言完美融合才能形成舞蹈姿态万千的显著特点,这种特点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中有着突出变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民族情感与形象标志性的艺术符号的具体展现,他要求教师在其教学中侧重于寓情于教的情感教学法,以引导学生同时重视情感与技巧,从而培养其“寄情于舞和寓形于心”的感觉,最终杜绝无情之舞,达到心与舞为一体的完美境界。所以,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情促知、用知来促情”的原则,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因此,探索情感教学法对于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情感教学存在的问题 

孕育于中国大地各具特色的民族间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绚烂多彩而又风情醇厚的特点,被视为民族文化之灵魂,在世界舞蹈大家庭中的风姿独特的一员。可是对其教学却在不断的挫折中艰难的摸索前行。 

(一)规范化、程序化的教学模式  建国初期的苏联舞蹈教学模式日趋规范化和程式化,既忽略了中国民族民间舞个性鲜明的文化背景、特色鲜明的表达风格、迥异深厚的民族情感,更是极大压抑了学生鲜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导致各具特色的民间舞变得千篇一律,趋向一致化。这种苏联舞蹈教学模式在我国一流的舞蹈专业学院刚形成,便迅速被国内大多数艺术及非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照搬复制,造成极大影响。直至当今,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仍然难以脱离这种窠臼,这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健康发展。 

(二)单一、忽略情感的教学方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口传身授”的传统教法,注重了教师的口头讲解与以身示范的结合。这种做讲、做悟结合的教法是一种优秀的教学传统,揭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师高度的责任感。但是,在大量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却普遍隐藏着只教动作、舞姿、节拍、动律和组合,而忽略了技能、情感、乐感、风格和内在情绪等的弊端。 

这种教学方式偏重实践性与模拟性,造成了教师在授课中对学生动作要领与规范性的强调,采用反复模仿教师的动作,一定要达到规范标准和整齐划一才被认可。这潜移默化造成了学生艺术创造力与舞蹈造型的僵化,限制了学生的舞蹈学习仅停留于单一完成动作、熟记动作等较低的艺术层面上。此外,教师只凭简单的理性知识的介绍舞蹈背景,学生对舞蹈缺乏充分的艺术领悟与情感体验,致使其对舞蹈职能一知半解的吸收,将通过机械的反复练习来实现动作的达标作为唯一的评判条件。这种教学法不仅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与师生情感的交流,从而造成舞蹈表达的苍白和空洞,而且极易造成学生舞蹈学习的乏味感乃至逆反心理,严重阻碍了其想象力、情感表达力、创造力和学习意志的充分发挥。 

(三)落后或者不足的现代教学手段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忽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观看等教学方式来促进其充分了解并掌握民族民俗风土人情、文化等信息的情况。同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领域提供更具形象性、直观性和互动性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且在教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实践中却不同程度的忽视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存在使用方式较为单一的弊端。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多元化及主动性地吸取知识,造成教学效果的低下和影响顺利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等问题。 

除此之外,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还存在教材缺乏创新和内容陈旧、设置的课程太过统一等教学内容片面而封闭、重视技巧而轻视艺术的教学观念和技能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等问题的考核制度等问题,这些极大地妨碍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情感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重视情感投入,教学情技并重  舞蹈通过心神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用感情带动肢体,用肢体的摆动来生动直观的展示感情。而若要恰当的表达感情,就要对所表演舞蹈的民族生活方式、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有所了解,准确把握舞蹈所蕴含的的思想感情,从而运用恰当的肢体动作来形象艺术的表现出来。因此,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对其情感的充分理解和掌握,情感教学采用“动之以情”的教法,提炼个人情感并熔铸成舞蹈的审美情感,特别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这是在理解掌握民族风格基础之上的对个性的升华。所以,情感和技能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应交融并重:情感教学能够有效进行的基础是师生情感,而贯穿于教学每一环节的则是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实践中交流情感  和谐师生关系是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成功的基础。情感感人的效果往往要比用道理感化人更好,教师要主动关心并理解学生,在互动和民主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尊重,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迪、发展思维和敢于创造想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沟通、交往和探索的欲望得以满足,在积极的师生情感交流中推动情感教学的深化,提高其教学的效果。 

(三)重视教学实践中的情景创设,推动民族舞蹈的情感教学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绚烂的文化背景及悠久的历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或观看相关的民族民俗文化书籍或者视频、实地采风等活动,促进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典范艺术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成就教育和抱负教育的有效开展,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兴趣与热爱,最终达到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时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情感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恰当应用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促进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情感化  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来投放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材料等,即为学生适当拓展相关的民俗文化信息,又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视频创设具体情境、刺激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兴趣,增加其学习的动力,从而实现民族舞教学的科学与规范。伴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完成认知信息的有效传递,还要完美地传递出舞蹈的情感信息,最终实现教学的情知和谐。同时,笔者在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客观认识的基础上认为教师要对教学思路加以拓展、将教学方法加以创新,采用多元化组合的教学手段来增进学生的兴趣,全面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情感教学的现实意义  把情感教学引入到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中,能够有效改变其教学现状中的重技能而轻情感的问题和其表演中存在的呆、木、死、僵等的弊端,为这种“可视的、非物质的、运动着的活的文物带来新的活力。而引进情感教学,并不意味着对技能教学的忽视,情感教学在情感经验的积累之中却依然重视了个人内心世界的个性化。情感教学以心理学课和情感心理学相关理论作为基础,符合了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教学和先进的国际相关教学接轨。在舞蹈教学的实践中,主动掌握情感教学法,既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较高的有效性,又有广大舞蹈教育者的普遍接受性,这极大的促进了舞蹈教学模式的本土化进程。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任重道远,人和单一的教法都难以担当此任,因此,应积极探索情感教学和其他教法的融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四、结论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实践中,情感教学应与技能教学交融并重,它重视了学生情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舞蹈技巧的融合。在舞蹈教学的实践中,要对情感因素加以重视与科学规范的运用,在师生、舞蹈及其背景文化间建立一个以情感因素带动的教学情境,这是使民间舞教学达到优化的一种新路径和视野。它尝试通过寓情于教的教学方式,改变目前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存在的重技轻情的现状,形成情感和技能平衡的合理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丽.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优化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9(30).  [2]徐艳.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现存的三大问题[J].歌海,2008(05).  [3]闫振伟.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2).  [4]王凡.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文化结合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0(08).  [5]彭蔚.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11(03).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用于个人学习交流,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